近日,海淀区“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第四次通识培训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成功举行,此次培训是海淀区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海淀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致力于提升教师队伍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在专题讲座中提出了智能时代学校课程变革的新路径,强调课程形态虚实融合、课程结构跨学科整合等理念,为海淀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启示。同时,海淀区与三家企业合作,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会议全过程,展示了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海淀区教委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统筹规划,为全区各中小学校学好、用好人工智能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海淀区将继续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创新教育教学生态,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全市乃至全国的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落实《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以及海淀区“抢抓人工智能赛道,实现人工智能占先发展”的战略部署,4月7日,海淀区“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第四次通识培训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举行。培训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党委书记申军红主持。
该培训由海淀区教委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海淀区教委人力资源科、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统筹规划、整体设计与实施。培训旨在使教师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掌握智能教学的知识,具备运用人工智能优化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意识与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带来专题讲座。他以“智能时代未来学校课程变革”为题,提出了人工智能赋能学校课程变革的新路径,即课程形态强调虚实融合;课程结构强调跨学科整合;课程实施方式强调人机结合;课程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课程治理强调基于数据。同时对《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强调“学用结合”,关注真实场景中的人工智能教育,将应用场景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
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吴谨表示,海淀区作为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已将全面推进教师人机协作能力培养作为海淀教育系统重点工作内容。在当下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协作助力教育发展已成为新趋势,希望全区教育工作者能够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智能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统筹谋划,守正创新地推动市级方案落地;坚持以教师发展为导向,manbetx万博官网创新培养未来人才,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推动海淀教育向更高目标前进。
此次培训还与三家企业合作,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会议全过程。会前,现场参与培训的老师们完成了一项特别的技术体验——跟随移动数字机器人,以语音聆听交互的方式,学习了《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大家不仅学习了方案,深化了政策认知,更感受到以多模态交互技术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实践潜力,展望出可感知、可交互的未来课堂生态。
会中,参会老师们借助“智能会议问答助手”系统,在讲座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小助手实时汇总、归类老师们上传的问题,最终将热度较高的5个问题公布于现场屏幕,并由余胜泉进行现场解答。
会后,“智能会议小助手”及时将讲座全程进行归纳总结,并提练出核心观点,助力会议提质增效。
未来,全区各中小学校将坚持育人为本、科学应用的原则,在市、区级政策的指导下,在区、校培训的引领下,在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集团(校)的示范带动下,学好人工智能、用好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创新教育教学生态,赋能教师专业发展。